康熙三年,和硕礼烈亲王代善子孙贝勒诺尼,被他姑母告发侍祖母不孝,告到了岳乐面前,岳乐判定诺尼有罪,那时候律法对皇族处置很严,依律法处置,诺尼被革爵降为庶人。
事隔多年,诺尼的曾孙开始喊冤,控告到康熙面前,随后议定已故安亲王岳乐管理宗人府理宜从公审事乃听信毕喇什之妻县主之言、徇情将贝勒诺尼母子枉法拟罪殊属不合。因此岳乐被削谥,追革亲王。不无悲哀。
说岳乐偏信诺尼姑母之言,可如今相干人等都已去世,根本无从查证,怎么就能查出来是误判的,难道不也是康熙偏信一人之言。要真的有冤,这么多年也不见他们喊冤,诺尼早已去世,安亲王也去世了十几年,现在来喊冤,这当中真的没有猫腻?
退一万步说,诺尼真的是被诬告,安亲王误判,可这清官难断家务事,皇族诸项琐事,谁能确保万无一失,皇帝难道就没有判过冤案?
皇帝判错案,会因此失去皇位吗?答案自然是不可能的。便是亲王因错判了一桩家庭纠纷案而被削爵削谥,也是前所未闻。
讲白了,无非就是找个由头发作罢了。
安亲王并非是徇私枉法,只是依法行事。本就是朝
廷对待王公贵族十分苛刻,王公贪污三百两即判死刑。晼晚的阿玛明尚便是因诈赌孙五福二千余两而被判斩监侯。
安亲王也只能秉公执法。女婿死后不久,女儿也郁郁而终。可怜的晼晚成为孤儿,岳乐怜惜她,亲自接入王府抚养。
说他处事不公,实在是无稽之谈,要真的处事不公,他能不放过自己的女婿,无故听信什么县主谗言,故意将诺尼革爵降为庶人?于他又有什么好处?
知道自己玛法受了冤屈,晼晚却无处去为他伸冤,因为这是皇帝的意思。
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要你的命,你都不能有二话,更别说现在只是削个谥夺个爵罢了。
晼晚觉得悲哀。
胤禩神情严肃地道:“你放心,我以后一定为你讨回公道,可好?”
这样的话,这样的气势,晼晚诧异地看了胤禩一眼,他的野心,她一直也知道,可他从来没在她面前这样吐露过。
晼晚觉得两个之间关系又进了一步,多少也有点高兴。
“好啊,我可记着爷说的话了。”